耗材国采通知,8月1日启动
近日,国家国家组织高值邀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《开展脊柱类耗材医疗机构采购需求填报工作的通知》(以下简称《通知》),要求联盟各地区组织辖区内医疗机构于2022年8月1日12时一8月14日17时开展需求数据填报工作。本次集中带量采购产品为骨科脊柱类医用耗材,包括0558个产品系统类别:颈椎前路钉板固定融合系统、颈椎后路钉棒固定系统、胸腰椎前路钉棒固定融合系统、胸腰椎前路钉板固定融合系统、胸腰椎后路开放钉棒固定融合系统、胸腰椎后路微创钉棒固定融合系统、颈椎后路椎管扩大钉板固定系统、椎体成形系统、椎体后凸成形系统、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髓核摘除系统、椎间盘系统、单独用颈椎融合器系统、单独用胸腰椎融合器系统、脊柱用骨水泥。联盟地区2021年有使用脊柱类医用耗材的公立医疗机构均应参加。7月11日晚间,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《国家组织骨科脊柱类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公告(第1号)》(简称1号公告),脊柱类耗材国采之战正式打响。观察1号公告内容,分组和规则上与人工关节国采公告区别并不大,尚未透露过多信息。但业内人士分析,从第 一轮和第二轮国采的变化程度来看,第三轮的变化不会小于前两轮。医疗器械营销管理专家王强对赛柏蓝器械指出,基于第 一轮国采经验,人工关节国采在分组上更加市场占有率和产品属性,更加贴合临床,而且第二轮的降价幅度相对温和一些。他表示,第二轮国采累计的经验和意见,企业在接下来的座谈会应该会做相应反馈。“比如调整伴随服务价格,让企业能够有能力去消化这个费用。”1号公告里赫然写着“采用适当方式,在保证公平竞争、保持竞争强度、去除虚高价格空间前提下,促进更多企业中选,增强预期稳定性”。王强认为,中选率高低并不是很重要,虽然第二次国采相比第 一次在中选率上有了明显提升,但也要看分配的采购量是多少。“关节国采中那些分到8172个、58个或者15个的企业,实际上已经等同于被淘汰出局了。所以这些企业报了很低的价格,如此之低的采购量根本意义不大,它是没办法支撑的。”而分到C组的企业就很有可能面临这种问题。观察人工关节国采,中选价格之间差别较大,这种价差很有可能延续到脊柱国采。王强表示,因为采购量分配本身就差异很大,关节国采中有的头部企业可能分配2万多个,按照他的最终中标价格一个单品就是两个亿,但对一些小企业来说,如此高的分配量是根本不可能的。在脊柱集采方面,国采之前影响最 大的是安徽省脊柱耗材集采。2021年12月27日,安徽省骨科植入-脊柱类高值耗材中选结果开始执行。与2019年谈判成功产品相比,集采拟中选价格在上轮谈判成交价基础上平均再降约59%。安徽省医药集中采购中心主任李育举例介绍,1套国内某主流品牌高端产品临床术式胸腰椎后路钉棒,2019年中选1套价格约6380元,集中带量采购后,拟中选1套价格约为2711元,降幅约57.5%;一套颈椎前路固定融合装置,2019年中选1套价格约5215元,集中带量采购后,拟中选1套价格约为2215元,降幅约57.5%。与类别参考价相比,中选产品平均降幅为75%。国采是否会大量借鉴安徽省集采经验?对此有业内人士对赛柏蓝器械分析,安徽省借鉴性不大,因为国采和省采的差别还是比较大的。而且在报价限制上,最 高申报价和基准价带来的影响是不同的。如果设置最 高有效申报价的话,企业会相对灵活一点,上下浮动空间较大,但如果是基准价的话,那对企业的报价影响及很大,整个价格体系都要调整。带量采购之于企业,既是大熔炉又是筛选器。国采进行到第三轮后,骨科耗材行业“挤水分”行动应该会告一段落。经历挫骨削皮之后的骨科耗材企业,该如何重生?王强表示,集采后变化实际上是很明显的,以冠脉支架为例,国采迫使很多企业进入到相邻的细分领域,比如心脏瓣膜和电生理,甚至包括医疗机器人等一些其他的细分领域,对整个公司的企业战略进行调整和延伸。“这种变化虽然给企业造成很大压力,但对于国产头部企业来说是个机会。”他分析,首先是推动了国产替代进口,有利于国产头部企业快速放量;第二就是迫使集采覆盖的企业更多地去延伸非集采产品,向细分领域去延伸;第三实际上促进了一些更先进产品或创新产品研发和使用的提升,比如一些冠脉支架的头部企业开始做生物可降解支架,使用量至少增长50%~60%。今年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提出,集采以来,部分企业特别是头部企业的研发费用逐步上升,有些头部企业的研发费用,从6%、10%上升到20%。一方面头部企业可以做仿制,另一方面头部企业要转向做创新。制度性的促进能够真正通过公平竞争,使中国医药企业走向质量维护、创新驱动。在创新程度方面,王强也坦言,目前国产企业主要还是做“微创新”,真正原创性的创新医疗器械门槛比较高,还有待发展。总而言之,集采之下并非寸草不生,只不过有人忙碌于眼前苟且,有人日夜兼程奔赴远方。
本文来自《赛柏蓝器械》
| |
手机网站二维
| 微信公众号 |